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出軌?
更新于 2017-04-05 ? | 瀏覽次數 0
出軌”不僅僅只在娛樂圈發(fā)生,它在我們平常人的生活中也時常上演。當我們在討論出軌的時候,究竟在談論些什么?
2016年8月,《事實說》公布了一份《2016中國人出軌態(tài)度調查報告》,基于68,000余人的大容量調查,我們發(fā)現:6成男性出過軌,50%以上女性也想嘗試。其中有出軌想法的人群里,過半人都曾經劈腿或出軌。
如果只是“偶爾”想過出軌,報告顯示這樣的人將有6成機會抵擋不住誘惑。如果“經常”有這種偷吃的想法,那9成這樣的人會選擇付諸實踐,甚至多次出軌,經常想偷吃的人里只有1%的人會選擇“出軌一次”。
比例竟然這么高?這份數據開始引發(fā)我們思考:為什么這么多人想出軌,甚至付諸實踐?
?. 那些原因容易導致出軌
“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,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”,我們必須承認,在極大的誘惑面前,我們并不能保證自己任何時候都可以克制住。而所有關于出軌的原因,都離不開一點——禁不住誘惑。
影視是現實的縮影,從影視作品中看來,“情侶兩人異地”“情侶本身感情有嫌隙”“新人之間的惺惺相惜”都是出軌的重要催化劑。
?1.情侶兩人異地
事實上,太多的異地情侶輸給了距離:任何一點點小問題都很容易引起較大波瀾。且長時間的不見面、靠手機聯系,總是會感覺少了點什么。
另一方面,“距離”一定程度上解除了行為的約束。山高皇帝遠,“距離太遠”一不小心就成為了出軌的幫兇。
“異地戀困難重重,破產的理由多種多樣。近一半的異地情侶還是輸給了距離,出軌的威脅也不容小覷。最終,只有18.2%的異地情侶能夠走入婚姻。”(數據來源《2016年中國人婚戀調查報告》)
?2.情侶本身有嫌隙
《2016年中國人婚戀調查報告》表明:在婚后,7成的人表示有過“悔婚”的想法。調查發(fā)現,這種想法越是強烈,他們使用多種陌生人的社交APP可能性就越大。
“悔婚”往往意味著在一段婚姻關系中,如果重來一次,我不會做出相同的選擇。尤其當日復一日的婚后生活沖淡了最初的新鮮感后,人們更容易感到厭倦,從而催化了從外界尋找刺激的行為。
好比美國電影《大開眼戒》的愛麗絲一樣,雖然已經擁有一段穩(wěn)定的婚姻關系,但激情的種子只是被埋在心里,在誘惑面前依然本能地想要去追求更好的。
作為妻子的愛麗絲一方面依賴著丈夫,但深情的表面下也暗藏了一顆“野心”。
除了新鮮感的缺失,出軌的契機還可能是一些戀情中尚未被修復的裂痕,它們或多或少影響著感情的質量,有時恰恰是這些感情縫隙,為出軌提供了溫床。
金基德的《空房間》一直被譽為“出軌的最高境界”。
劇中,男主角是一個每天騎著摩托車四處流浪的人,他白天拿著宣傳單挨家挨戶的貼,到了晚上就去那些沒有撕傳單的人家“借宿”。在不被房主發(fā)現的前提下,他來去自如,直到潛入一棟豪宅和遭遇丈夫家暴的女主相遇。
女主隨他逃離了家庭,兩人一起過起了居無定所的“寄宿”生活。幾經波折,女主不得不回到性情古怪的丈夫身邊。而男主在監(jiān)獄練就了一身奇特的“隱身術”后重回女主身邊。
最終三人以奇特的方式,在同一個屋檐下和平共處,女主的丈夫在不知不覺中戴上了一輩子的綠帽子。因為丈夫的家暴,女主的出軌似乎變得可以被原諒,這段“甜蜜的”婚外情甚至讓許多觀眾心里有些暗爽。
?3.新人之間的惺惺相惜
人們之所以選擇出軌,有時也許是發(fā)現了更懂得自己的人。不少人說這是一個看臉的年代,但在戀愛中真正觸動我們的往往是這些心理層面的理解與默契。
在《2016年中國人婚戀報告》中我們發(fā)現,結婚的必要條件中不論男女較為看重的是“感情好”,而戀愛的最主流擇偶標準是“三觀符合”與“真心待我好”。
在戀愛與婚姻面前,人們最關心的不是車子房子,而是更趨于從這段關系中獲得一些心理上的滿足。報告同時指出,情侶間理想的相處模式約30%的人傾向于“各自有各自的方向,但彼此理解”。
孤獨的我們都很追求一個對生活有共鳴的同伴,都希望自己的一個眼神對方就懂得,都需要從情感關系中獲得“彼此懂得”的心理滿足。之所以會選擇出軌,也許是因為發(fā)現了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。
前段時間很火的韓國電影《男與女》就很巧合地集齊了“與本身伴侶異地、原本情侶感情不和、與新人惺惺相惜”這三點。
尚敏帶著患有自閉癥的兒子參加特殊訓練項目,這里的一切讓她感到陌生,兒子的病情又讓她很焦慮。
一次兒子的學校組織野外露營,尚敏希望能夠陪同前往卻被學校拒絕。
憂心忡忡的她目送著大巴車開走時,因想要借火點煙,認識了同為韓國人的基宏?;晔且幻诜姨m工作的韓國建筑師,有個患有抑郁癥的女兒。因為同樣擔心自己的患病孩子,基宏開車載著尚敏打算一起去露營場附近等孩子。
大雪封路,兩個人被困在餐廳聊生活聊情緒。因為同在異鄉(xiāng),且都有一個患病的孩子,尚敏和基宏之間似乎有著一種自然而然的“默契”及“懂得”。這一句“我懂”,就拉開了一段禁忌之戀的序幕。
?.出軌之后呢??
出軌有很多種,如精神出軌、身體出軌、雙重出軌,它們程度不一,形式不同。選擇出軌的人在最后也有著不同的結局。
出軌后,放棄家庭
在《2014-2015全國“婚外情成本”抽樣調查報告》中顯示:近年來,離婚率不斷上升,而婚外情成為釀成離婚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當人們處于婚姻關系中,卻遇到了心中更好的選擇,有的人會選擇回頭,但越來越多的人則重新審視固有的關系。就像林夕填的詞“過去太陶醉于比較與誰好,最好?”
隨著時間的推移,也許原本合適的人變得不合適了,調查報告告訴我們,不管處于哪一年齡段,超過50%的人認為婚姻是人生的必選項。換言之,大多數人需要婚姻,需要選擇一個人一起生活。
我們需要愛與被愛,都渴望著與心中“最適合”的人共度一生。為此,出軌方付出的代價是:放棄彼此原本的家庭或戀情。
出軌后,回歸家庭
調查報告還發(fā)現了另一件有趣的事:發(fā)現伴侶有出軌行為后,主流選擇是分手、離婚或裝作不知道。只有在00后,選擇撕小三的比例較高。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選擇分手或離婚的比例減少,裝作不知道的比例則大幅提高。(數據來源《2016中國人出軌態(tài)度調查報告》)
另一半配合地裝作“不知道”,其實是在以隱忍的方式守護著這段婚姻。若出軌方能在迷失后悔改,全身心回歸家庭,這何嘗又不是犯錯之后的一種彌補。
經典影片《廊橋遺夢》中,浪跡天涯的攝影師羅伯特·金凱與小鎮(zhèn)主婦弗朗西絲卡之間,就展開了一段僅僅只有四天的婚外戀。
一位見多識廣而富有傳奇色彩的老男人,一個內心對生活有著渴望的家庭主婦;一個雖然恬靜卻過分自閉的小鎮(zhèn),還有唯美的夜晚和美酒,都是產生愛情的理由。
然而,雖是最愛,無奈已鋪就了人生各自的軌跡。對家庭的強烈的責任感,使得弗朗西斯卡在最后的關頭,對這份情感采取了克制與放下的態(tài)度。相愛的兩人決定接受永遠的分離,從而避免更多傷害。
這場在短短的四天時間內爆發(fā)出的熾熱的愛情火花,并非現代人“一夜情”的翻版,而更像是真心相愛的兩個人相見恨晚。
女主角愿意回歸家庭,是用理智之堤擋住了愛的狂潮,這份理智捍衛(wèi)了道德理性的尊嚴。我們猜想,大抵是因為愛情愈可貴,愈能烘托出責任感的存在。
出軌的背后,
觸動了什么?
在婚戀調查報告的數字中,出軌這事仿佛有了個具體的解釋。在影視作品中,婚外情有時候也被潤色地沒那么面目可憎。
可是,不論“出軌率”這個數字有多么龐大,也不論禁忌之戀在影視中被形容得再怎么唯美,“出軌”都不應該被當作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。
在《逃避雖然可恥卻有用》中,當男主父親知道男主打算結婚的消息以后,說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:“男人擁有一個家庭,就意味著要肩負全部,擔起責任。”
其實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,只要擁有了家庭,就意味著“責任”與“擔當”。
正如電影《廊橋遺夢》中的這句話:“愛情的魔力雖無法抗拒,若因為愛情而放棄責任,那么愛情的魔力就會消失,而愛情也會因此蒙上一層陰影。”
在婚內,可能會遇到各種誘惑,但我想,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應該被欲望沖昏了頭腦。
盡管“每一種美德都壓抑了欲望,每一種美德都侵犯了自由”,我們仍舊希望能夠擁護美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