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父母的犧牲”是對孩子的傷害
更新于 2014-07-14 ? | 瀏覽次數(shù) 0
常聽見有媽媽向大些的孩子歷數(shù)自己的犧牲:為你我花了多少錢,多久沒有逛街看電影,如何如何辛苦……父母們希望向孩子說明這些犧牲,可以讓孩子懂得感恩,或者讓孩子懂得珍惜生活、努力上進。
其實,自己覺得在為孩子犧牲的媽媽,常常會事與愿違,得不到預(yù)期的結(jié)果。實際上,“媽媽的犧牲”對于漸漸長大的孩子來說會是一個沉重的精神包袱。即便媽媽申明“我的犧牲不求回報”,往往只是不求物質(zhì)與表面上對自己的回報而已,這種犧牲隱含的對于孩子的期待,可能更令孩子難以承受。媽媽的犧牲都是為了你呀,你怎么樣了呢?你拿什么面對媽媽的犧牲呢?這都是無形中加于孩子身上,讓他無法輕松做他自己的因素。《夏山學?!返淖髡吣釥栐?jīng)說,“每個孩子都會在潛意識中恨那個為他做了犧牲的人”。
沒有哪一個孩子希望父母為自己犧牲,未成熟的小孩會有很多需求,孩子需要滿足一定的生活與成長需求,但這并不是要求父母犧牲。人們常說“可憐天下父母心”,天下父母的心愿都是一樣的,就是希望孩子過得好。其實,天下孩子的心愿何嘗不是如此,他們也都希望父母能過得好,希望父母能夠快樂幸福。如果父母為自己犧牲了快樂、受了委屈,父母心上的負擔,必然會轉(zhuǎn)嫁到孩子心上,誰喜歡在心上平白加一份負擔呢?這可能就是尼爾說“每個孩子都會在潛意識中恨那個為他做了犧牲的人”的原因吧。
我曾聽見有父母說,“我為他做了那么多,他怎么就不領(lǐng)情呢?他怎么不理解我呢?還跟我逆反!”可能,正是因為媽媽“為孩子做了那么多”,所以孩子才“不領(lǐng)情”,正是因為媽媽覺得孩子應(yīng)該領(lǐng)情,所以孩子才不理解媽媽。
我這個人有時會想到很久以后的事情,當孩子長大成人之后,我希望自己可以愉快地將她放飛。而無論她是否飛走,我希望自己可以誠懇地告訴她:“媽媽真的不認為對你的養(yǎng)育是付出,是犧牲,實際上媽媽從養(yǎng)育你的過程中獲得了最大的成長,最多的快樂,最有意義的人生。雖然我們母女將永遠相愛,但請你一定記?。何覀兓ゲ幌嗲?!”雖然今天孩子占據(jù)我的主要心理空間,但我相信我的人生在孩子飛走之后可以更加豐富美麗,因為那時我會更加成熟。母親永遠應(yīng)該首先做好自己,這樣對于她的孩子也是最好的。
父母可以用一種感恩的心態(tài)看待孩子,而不是總想著如何讓孩子對自己感恩。善于感恩的父母,一定會有懂得感恩的孩子,因為父母就是孩子身邊活生生的榜樣??傁胫尯⒆訉ψ约焊卸鞯母改?,心理容易失衡,這樣的“愛”很容易成為孩子的負擔,這樣的付出也是父母心理上的負擔。
為孩子付出愛,并不一定要減少對自己的愛。付出,不一定是犧牲,也可能意味著更多的收獲。
愛是什么
愛
不是一塊蛋糕
切給你一半
我就只剩了一半給自己
忍不住還想比較一下
哪一半更大更甜蜜
愛
不是一筆存款
劃去先生的帳戶
就再也沒有余額給孩子
要我反復(fù)平衡兩個人的數(shù)字
愛
是一泓清泉
一旦打開深埋心底的泉眼
它便延綿不絕,潺潺而出
潤澤了土地,卻未必要干涸自己
好像很多愛,我們付出之后不是空乏
而是更加充盈了自己
愛之小溪流經(jīng)更多土地
滋養(yǎng)更多草木
也收獲更多雨滴
匯同它的伙伴
浩浩蕩蕩投入大海的懷里
你就再也找不到它
——那一顆幸福的水滴